大視野、大歷史!一本有溫度、有情懷的通俗科普圖書! 1本書=3年光陰,孜孜不倦、精益求精,方成此書。 1本書=9家中國科學院所屬科研機構權威授權。 1本書=科學家眼中億萬年地球植物演化之旅。 1本書=908頁美輪美奐的植物藝術之旅。 1本書=164位繪者精微手繪佳作,包括3位科學院士。 1本書=逾萬幅圖版中嚴苛甄選680余幅的精微植物 “肖像”。 1本書=480余幅老照片鉤沉舊影故事。 1本書=100年中國現代植物學人篳路藍縷、沉默堅定的奮斗故事。 1本書=100余位各領域權威專家、作者撰修、審定。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之一。中國5代植物科學畫師在百年間,以精細畫筆為中國植物繪制了數萬幅精細絕美的物種肖像?!都位堋倌曛袊参锟茖W畫》是首部以中國植物科學畫為主題的人文科普圖書。本書甄選680余幅植物科學畫精品,涉及860余種代表性植物,收錄珍貴文獻圖片480余幅,系統梳理了中國植物科學畫的百年史,對圖畫做了精當的點評,對植物進行了精要的介紹。本書選題獨到,圖片精細入微,文字通俗流暢,科學的真、人文的善和藝術的美在書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,是一部視野寬廣、內容厚重,有溫度、有色彩、有情懷的通俗科普圖書。透過一幅幅畫作,讀者將獲得注視自然的全新方式,感受沉篤樸素的科學匠心、智慧力量。
榮獲: 2019年度“中國好書”《莫礪鋒講唐詩課》是國內第一位文學博士、南京大學資深教授兼博士生導師、古代文學研究大家、百家講壇“詩歌唐朝”主講人莫礪鋒給中國人的四十堂唐詩課。這四十堂課,聚焦了從初唐到晚唐的主要著名詩人: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王維、韓愈、高適、李商隱;重要名篇詩作:《春江花月夜》《秋興八首》《燕歌行》《哀江頭》《琵琶行》《錦瑟》等;探討了包括:誰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、著名詩人之間的唱酬問題、唐詩意象的密度、唐詩中的主要主題、唐詩和宋詩的比較等問題??芍^堂堂精彩,堂堂讓人愛不釋手! 因為唐詩,唐朝無與倫比。唐詩不僅是詩歌史上一座高峰,亦是人類文明的珍貴獻禮。本書并非只為對那個時代的詩人、詩歌作一般性的概論,而是以專題的形式解讀由初唐到晚唐詩歌的許多面向。一篇篇讀下去,作者仿佛引領我們穿越回了千古名詩的誕生現場。讓讀者于字里行間,去追尋詩人們的傳奇人生,體悟唐詩的生命力與感發力,感受蘊藏于最美漢語中的不老詩心。
榮獲: 2019年度“中國好書”她是備受寵愛的江南閨秀, 她是風華正茂的北大高材生, 卻奉獻了大半輩子的光陰, 守護著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。 人們親切地喊她“敦煌的女兒”, 她卻說,我其實也想過離開。 然而,在每一個荊天棘地的人生路口, 她都選擇了——堅守。 “敦煌的女兒”樊錦詩首度直面讀者,親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: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師從宿白、蘇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學往事,與終身伴侶、武漢大學考古系創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愛情詩篇,五十多年堅守大漠、守護敦煌,積極開展國際合作,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的動人故事…… 本書獨家收錄了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資料,展現這位傳奇女性的志業與愛情、困境與堅守,深度解讀敦煌藝術崇高之美,全面呈現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業的篳路藍縷,詳細披露莫高窟“申遺”及“數字敦煌”背后的故事。 她守護國寶,從青春少女到滿頭華發,她有愧于家庭、有愧于孩子,也怠慢了自己,但卻用數十年的守望告訴世人,她無愧于敦煌。 ——2004年“感動中國”頒獎詞 她是出身優渥的上海嬌小姐、北大畢業的高材生。人生本可以有無數條路,她卻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:在大漠深處,爬進黑黢黢的洞窟,一待就是五十多年。她走過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??梢哉f,沒有樊錦詩,就沒有今天人們看到的莫高窟。 ——CCTV《朗讀者》 她窮極一生守望著莫高窟,在她的生命足跡里,品到了堅毅,讀到了專注,也深深感到那個瘦弱并不偉岸身軀里,包裹著一顆高貴倔強的靈魂。 ——《光明日報》 西北大漠的風沙吹硬了樊錦詩的吳儂軟語,也在她的臉上留下了道道印痕,卻從沒改變她堅守敦煌的那顆心。
榮獲: 2019年度“中國好書”“《長城:中國的故事》是以長城為切入點闡述中華文明的紀錄片,分12集,每集50分鐘,共計600分鐘。敘事宏大,時空轉換頻繁,展示了中國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融更替的發展歷程。 該片利用直升機對長城進行全景式航拍,歷時四季延時攝影,呈現不同的長城風光。采用數字繪景重建跨度長達2000年的歷史場景,雄渾壯闊,氣勢不凡。用三維動畫制作技術重現的歷代古長城風貌及其變遷,給人以跨越2000年的滄桑巨變之感。 該片采用劇情片的方式,把70多個精彩的歷史故事生動鮮活地搬上熒屏,再配上思維縝密、考證嚴謹的解說詞,將秦始皇、漢武帝、李世民、趙匡胤、成吉思汗、朱元璋等歷代皇帝以及蒙恬、衛青、霍去病、楊業、徐達、戚繼光等歷朝名將與長城變遷的故事娓娓道來,介紹了長城誕生、興盛及衰落的過程,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細致梳理,講述血脈相連的中國故事,與時俱進地闡釋中國夢,解讀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。"
榮獲: 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音像制品提名獎 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音像電子游戲出版物提名獎中國的工藝美術,歷史悠久,品種繁多,技藝精湛。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,融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,以其生動的神韻蜚聲國內外,是世界文明中一顆閃光的明珠。 但隨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,傳統工藝正飛速地走向死亡,手工的業種正在慢慢地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?;蛞驊n慮、或為續脈,“為民族存藝,為大師立傳,為百工留名”就成了我們的一種宏愿?;蛞驊n慮、或為續脈,“為民族存藝,為大師立傳,為百工留名”就成了我們的一種宏愿。 “百工錄”包含了獨特的意味:“百”是對浩如煙海的傳統工藝美術種類的約數,也是叢書的努力方向;“工”指傳統手工藝,抑或工藝師,叢書專注于對傳統工藝基本技法的整理和表現,從“蘇作”出發,遍及全國 11 項傳統工藝美術大類;“錄”為記錄,是編寫態度,也是編寫原則,作者們以不一樣的視角、不一般的細節及不常見的圖文,忠實而又嚴謹地網羅起傳統技藝的林林總總、細枝末節,讓外行看見門道,讓內行嗅到味道?!栋俟や洝袊に嚸佬g記錄叢書》的出版順應了當前傳統工藝文化發展和非遺保護工作的需要。該系列叢書以工藝美術豐富的品種為對象、漫長的發展史為線索、浩瀚的文獻為依據、豐富的實物為例證。對近百種工藝美術的發展歷史、淵源、土壤、流派、人物、技藝、生存現狀、發展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和梳理。從分類上涵蓋了人們喜聞樂見的日用工藝和陳設工藝兩種大的門類。 該叢書自出版以來,得到了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的認可。相信隨著該叢書的日益推進,對于我們倡導和培育“工匠”精神,弘揚民族文化,促進手工藝發展,提升我國工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榮獲: 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